中国十大繁华城市排名 西南财经大学
来源:火种教育
时间:2024-12-15 21:05:43
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何不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何不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位于直辖市重庆,重庆市市属高校。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这一情形,与河北工业大学在直辖市天津却是河北省属高校完全相反。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何不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呢?
其实,2013年四川外国语学院更名的时候,并非没有考虑过重庆外国语大学。一方面四川外国语大学方面顾虑一旦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那么四川方面很可能立即着手建设新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另一方面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品牌全国闻名,深入人心,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校友对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感情很深。
除了重庆外国语大学的名称,四川外国语大学方面还曾经考虑过西南外国语大学,不过最后可能是未能获得教育部批准。
令人惊讶的是,数年以后,名不见经传实力和名气远远不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泸州医学院竟然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不过,当时,泸州医学院本已经被教育部核准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却被原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校友反对,最终意外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是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九大外国语大学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评为B+。在西南地区,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水平与四川大学和西南大学相当,高于重庆大学。
中国九大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排名中游,实力弱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相当,强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
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何不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呢?
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四川。
四川是一个地理概念。狭义的四川是区划概念,即如今的四川省。广义的四川是四川的地理概念,即大四川。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四川,也是区划概念,即划分出直辖市之前的四川省。
传说四川以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而得名。在古汉语中“川”是河流、水道,但是这仅仅是传说,当不得真。
四川应得名于川陕四路。
北宋咸平四年,北宋在巴蜀地区设置了益州(后改称成都府路)、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为“川峡四路”。
益州路包括成都、雅安等地;梓州路包括绵阳东部、遂宁、南充、广安、内江、自贡、资阳、宜宾、泸州等地;夔州路包括四川达州、重庆直辖市、湖北省恩施州、贵州省东部等地;利州路包括四川省北部的广元、巴中、南充北部以及陕西省的汉中。
元朝时,汉中被划入陕西,四川其实只剩下三个半川。
1997年,重庆市直辖。自此,四川只剩下两个半川。
如今的四川省只是历史上的四川的一部分,当然比历史上的四川又增加了甘孜、阿坝、凉山等地。
综上,广义上的四川是并不是如今的四川省独享,重庆作为四川中的一个川,也应该享有四川这一称呼,就像四川省实际上就只是历史上的两个半川而已。
因此,四川外国语大学虽然在重庆,仍然理应享有四川的冠名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应该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不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的主要原因。
中国十大繁华城市排名
中国大陆最繁华的十大城市
1:香港
香港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2 :台北
以台北为中心与周边市镇所连结而成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台北是台湾的核心城市,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
3 :上海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2014年上海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4: 高雄
高雄市,是中国台湾的“直辖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辖市与台湾省高雄县于2010年12月25日合并而来。市中心位于东经120°19'32",北纬22°37'29"。其辖域东北至中央山脉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岛、中洲岛,以及东沙群岛。顺时针方向与台南市、嘉义县、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等县市相邻。
5 :北京
北京(Beijing),简称京,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6: 广州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
7 : 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
8 : 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9: 苏州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0: 重庆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由光华、柳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刘诗白等在校任教。学校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1938年内迁至杜甫草堂西侧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2001年,学校在光华校区以西的柳林镇征地建设柳林校区,面向新世纪打造现代化大学校园,目前已完全实现了主校区的办学功能。学校建校初期由国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三次创业,玉汝于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培育和弘扬“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秉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坚定“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大学信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高等财经大学的办学规律,繁荣和发展财经科学,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努力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截至目前,有66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5门课程列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学校长期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原则,着力构建院校二级管理、校—院—系(所)三级架构的科学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谐发展,激发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活力,充分调动教师致力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2008年,成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 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的“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优势,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两刊连续三届均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大师铸大学,大器方乃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656人,其中教师1030人,有教授174人、副教授264人,博士生导师159人;还聘请了486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师中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9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7人。学校坚持“引进为要、培养为重,凝聚为纲、创业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构建财经学科人才高地。采取超常规举措引进海外人才,学校领导多次率团赴海外招聘;截至目前,已引进全职海外博士近70人、讲座教授23人、课程教授15人,开创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了以海外引进人才为主体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7年起,特聘6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有关学院院长。推进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新理念,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及“复合型财经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81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硕士研究生4920人,博士研究生990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余名,其中金融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已锻炼成长为我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一些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外著名机构任职和国外大学任教。
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教育机构、知名大学、金融部门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和形式,加快了学校融入国际经济管理教育的步伐。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 “中国金融论坛”、“海峡两岸会计、统计、金融学术研讨会”等重要的大型学术会议,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与美国纽约人寿国际公司合作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LOMA)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国内合作方面,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共建了“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与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也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弘扬,结合学校设学光华、柳林的实际,汲取巴蜀文化精华,发扬开放包容的西财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以“光华讲坛”为代表的系列高水平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先后多次荣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冠军或一等奖。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有3个班级获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个团总支获团中央“红旗团支部”称号。
西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图书馆馆藏文献已达232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拥有各类型及自建数据库近50个,生均图书馆面积在部属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献资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中国金融数据中心采用美国甲骨文公司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应用软件,收集了近20年的国家金融数据,创建了金融学科门户网站—“中国金融信息港”,成为服务于我国金融研究与教学的综合金融信息系统和国际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整体信息化居于全国财经类院校先进水平。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座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57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征程路漫漫。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一体化的浪潮,西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为动力,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为抓手,重点抓战略、抓人才、抓文化、抓资源,进一步强化危机与进取意识、质量与创新意识、改革与发展意识,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到2010年初步建设成为财经学科实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2006年广东重点线是637,财大录取线是678
2007年广东财大录取线是558
2008年广东文科重点线是570,财大录取线是578
2008年广东文科重点线是564,财大录取线是583以上,就是火种教育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十大繁华城市排名 西南财经大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邮箱:3789926014@qq.com